休閒社會心理學

陳麗如

休閒餐旅、觀光休閒

時間:每週二 9:10-12pm (Office Hour: 每週三 2-4pm)

地點:管B111

Email: lijuchen@gms.ndhu.edu.tw (來信標題請寫 休社心_ )

助教:陳宣瑜同學 (email: 41073a027@gms.ndhu.edu.tw)

休閒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在社會情境下,個人所從事的休閒行為。本課程將介紹當代休閒社會心理學之相關理論與研究,了解個人內在特質與外在的社會環境,如何形塑他/她們對休閒的知覺、體驗與回應,帶領學生認識休閒在個人生命中不同階段的意涵。

 

教學目的


該門課透過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個人所從事的休閒行為是如何受到社會情境的影響。課程內容包含介紹休閒社會心理學的發展脈絡、中西文化下的休閒定義與演進、休閒行為之研究方法與設計,以及探討不同階段生命週期所應用之相關休閒理論等,期能使學生了解,社會心理歷程如何影響我們的休閒生活,休閒參與又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以增進學生瞭解休閒社會心理學相關應用之研究。期盼學生在進入未來多元的觀光、休閒與遊憩相關產業時,在各項休閒活動、體驗設計、觀光產品與服務規畫中,能運用本課程所習得的休閒社會心理學相關理論及概念,培養學生成為休閒促進者(leisure facilitator),協助人們從休閒中獲得效益。

課程內容分為五大部分:
一、休閒社會心理學的本質:介紹休閒社會心理學的演變、中西方不同時期對休閒概念轉變,以及如何研究休閒的方法。
二、休閒與個人:介紹個人內在心理傾向,如:知覺、態度、需求、動機及人格與休閒的關係。
三、休閒與福址:探討休閒阻礙、適應與促進,如何影響生活品質與休閒型態的各個面向。
四、休閒的社會脈絡:檢視休閒對不同生命週期的影響。
五、綜合活動(總結性評量):體驗講座、學期考試、個人作業、小組任務、期末報告。

教學方式


課堂講授、體驗講座、分組討論、同儕分享,以及期末報告為主。
使用教學系統:東華e學苑、ZUVIO、東華BOOCS電子書。

教科書與指定文獻


1. Douglas A. K., Gordon J. W., & Roger C. M. (2019/2011). 3rd Ed/2rd Ed.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Venture Publishing, Inc. (Alas D)
2. Walker, Scott, & Stodolska (2016) Leisure Matters: the state and future of leisure studies.Venture publishing: PA (Alas L)
3. Russell. R. (2013). Pastimes: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leisure (5th ed). (Alas R)

中文參考書:
1. 歐聖榮,(2014,休閒遊憩:理論與實務(二版),前程文化出版社。ch1-3+5休閒遊憩基礎篇+15-18休閒遊憩效益篇+休閒遊憩趨勢篇。(alas休:同大一休閒遊憩學教科書)
2.涂淑芳,(2001),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前程。(圖書館有電子書) (alas行)ch1-11
*3. 李素馨等人著 (2014),休閒遊憩行為,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alas李) ch1-2+4-10+13
4. 劉吉川等編著,(2014),休閒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 (圖書館有電子書 alas 心) 全
5. 東華BOOCS電子書

課程要求


  • 課前針對該週主題進行課本與補充教材預習,課堂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
  • 課程訊息與補充資料會放置東華BOOCS電子書或是東華e學苑。
  • 遲到、早退或中途離席請從後門進出。缺席兩次內不扣分,缺席第三次起,無論理由,每次扣總成績2分,缺席第五次起課堂參與不給分。事假、公假、病假以證明文件為憑。
  • 課程進行中請尊重彼此學習權益,不干擾教學與學習。手機請關靜音或震動,可以喝飲料但請不要吃東西。
  • 課堂發言、學習態度與討論積極度,影響課堂參與成績。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未經合法授權不得非法影印。
  • 錯過學期考試,請最晚在考試當天中午12點前email通知老師;在能提供證明文件下(醫生診斷證明等),可安排隔天補考,為公平起見,補考一律分數打折計算。
  • 若發現作弊一律以零分計。

成績評量


個人部分:

1. 作業一:我的休閒時間(時間日記法):配合「休閒的定義與演進」、「研究方法與趨勢」等週次。

2. 作業二:給我一首歌的意象:配合「休閒需求、動機與人格」、「心流與休閒體驗」等週次。

3. 作業三:休閒社會心理學觀影評論:綜合各週次理論概念,並聚焦於休閒對不同生命週期對象的意義。

4. 高齡休閒體驗講座、黎明向陽園講座提問與反思:請同學於講座舉辦前,先行至講者服務單位網站瀏覽,除認識該機構與服務之外,並於網路上閱讀了解講座主題相關資訊,於講座前將個人提問上傳「Zuvio系統」。講座結束後一週內繳交個人300-500字反思,連結課堂所學的理論,強化對理論的認識與應用。配合「休閒參與與阻礙」、「休閒與生命週期:成年/銀髮族」等主題。

5. 學期考試:將學期中所教授的相關概念與理論作一綜合性的評量,透過紙筆測驗強化學生個別的知識學習與理解。

小組部分:期末報告/主題:探討休閒對不同生命週期參與者的意義

本次課程主題聚焦於五類生命週期階段對象:兒童(國小 中、高年級階段)、青少年(國、高中階段)、成年前期(25-35歲)、成年中期(36-64歲),與熟齡期(65歲以上)的休閒活動企劃,透過課程所帶領之體驗式學習與反思練習設計,期望能透過課程讓同學理解與感受不同生命週期之族群所處的社會情境,以及休閒對不同生命週期的意義,使學生多關注不同族群的需求,減少誤解及增進同理心,以達到社會融合之目標。

期末書面報告約8-10頁內容(不含封面與參考資料),期末口頭報告每組20分鐘(含口頭報告12 mins,評論3 mins + Q&A 5 mins)。期末報告每組會有兩指定組提出口頭問題與建議,非報告組需提供報告組書面評論與評分。報告前請印紙本ppt(四張一頁,雙面列印)給老師,報告ppt電子檔當天請存入教室電腦講桌桌面。格式細節將再公布。

授課進度表(依照課程進行彈性調整)


研究告知說明


本學期「休閒社會心理學」課程已獲得教育部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計畫名稱:探討「休閒社會心理學」課程融入體驗式學習與反身思考之學習成效),預計邀請全體修課同學參與研究計畫,本研究將課程融入體驗式學習與反身思考之設計,希望引導學生透過反思與觀察,連結相關理論與社會情境,能意識到休閒在生命不同階段的重要性,進而應用所學理論於生活中。

本研究目的:探討融入體驗式學習與反身思考之課程設計,分析學期各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將學生特定的學習成效與相關教學活動設計做連結,提供相關課程的教育先進做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參考。

研究計畫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為觀察、文本分析質性資料為主,期初、期中、期末量性回饋單為輔。課堂進行部分時段會使用錄影、照相與錄音方式做整體課堂操作紀錄,也會收集課堂階段性的個人三階段學習反思回饋、小組作業與報告,以及期末同儕互評等資料。

但是這些資料收集與分析結果,不會影響各位的在本課程的學業成績,分析結果也會隱藏各位的可識別資料如姓名、學號等個資。期末預計邀請3-5位同學進行訪談,但進行訪談前會另行徵求受訪者同意後才進行。

老師將於開學第一週課堂時間,說明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並於課後將告知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電子檔寄至預計修課同學電子信箱,提供時間讓同學審閱評估,並釐清同學們可能的疑問,並正式請修課同學簽署知情同意書。謝謝!

麗如老師

2021.7.22版本

 

最新的課程資訊!

這裡是專屬課程的公告區,老師將在此發佈與課程相關的重要資訊,您可以在此看到所有與課程有關的最新公告。

1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_休閒的定義
2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2_休閒與文化
3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3_休社心的研究方法
4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4_休閒行為理論
5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5_休閒需要與動機
6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6_休閒與人格
7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7_休閒經驗
8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8_心流理論
9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9_休閒參與與阻礙
10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0_休閒涉入與專門化
11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1_認真性休閒
12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2_休閒態度
13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3_目的地意象+地方感
14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4_休閒效益
15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5_孩童+青少年
16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6_生命週期_家庭
17
[休閒社會心理學] 單元17_生命週期_成年+熟齡
學生名稱
進度條
觀看章節
總觀看時間
Molly Lin
30章
02:45:46
Lemon Lin
0章
00:00:00
Lemon Lin
40章
03:50:24
王小明
30章
02:45:46
王小明
10章
00:20:46
王小明
0章
00:00:00
王小明
0章
00:00:00
王小明
0章
00:00:00
王小明
0章
00:02:04
學生名稱十字名字測試
20章
02:07:00:00